三线普通话 -k8凯发国际官网入口

三线普通话 -k8凯发国际官网入口

2024-11-11 10:52:13来源:涪陵区融媒体中心编辑:李哲元

□笔尖听涛

三线建设是我国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是三线人为其奋斗火热青春的岁月。

因三线建设,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大军,挥别亲人,告别家乡,奔赴西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巨大困难,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迅速站稳脚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当时从沿海和工业基础发达地区搬迁了很多工厂,调动了很多有特长的技术工人,加上部分部队转业的官兵,形成了汇聚南腔北调的三线厂特色。对于已形成当地语系的第一代三线厂创业者,要想统一改变他们说话语系不容易。但作为三线厂的第二代人,必须有一种标准的语系来规范,是大家人人听得懂,人人都会说的语言,这就形成了全国三线厂自发的语言体系:三线二代普通话。

我们的童年是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进入三线工厂开始学习生活,也就形成了特定时期的生活之路。我父母是河南洛阳人,在家里他们都说河南话。我上学后在学校和同学们交流中不知不觉地都会流露出一点点河南腔。来自其他各省的同学也有父母家乡话小翻版,特别是来自江南一带同学的语言更让人听不懂,因为语言不通,闹出了很多笑话。老师们就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统一发音,大家必须用普通话交流。三线二代人的语言从那时就形成了一个大家都能听懂的普通话。三线普通话是特殊时期、特殊企业、特定人群广泛使用的语言。它是相似北京话,又相似东北话的一种语言,是每一个三线二代人通用的语言。

三线二代人大部分生于50年代到70年代,从小随父母来到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从小生活在厂区这封闭的区域里。厂区内各种福利设施完善,供应齐全,有子弟学校,大家在厂里都有固定的小伙伴和兄弟姐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逐渐形成了三线二代人独立的生活轨迹。以讲普通话为语系的社会的小圈子,与当地的方言形成了两种语系。城里人说我们是山区人,本地人说我们是单位人。区别就是城里的人说的是方言,本地人说的是当地土语,而我们是说普通话。

只要在三线厂上学和工作过的都知道三线厂的老师傅是从全国各地大企业中选拔出来的政治思想好、家庭出身好、技术好的优秀人才,很多都是大国工匠级技术工人。有时候为了一个工艺项目,师傅们可以废寝忘食,采取多种方案,找出最佳工艺。那个时代的技术工人很受人尊敬,每年评选先进工作者,具备过硬的技术是评比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想学好技术,就要学习师傅掌握的绝招。记得刚工作时,我的师傅是江苏人,江苏的口音特别重,交代工作时他往往用家乡话,我听得似懂非懂,又不敢多问,只好找江苏同事悄悄问一下,同事就用普通话给我一点点说明,这样才能完全理解师傅的意思,按照师傅的要求把工作干好。

8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三线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社会的变革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很多三线厂关停并转,往日繁华的三线厂沉寂下来,三线人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三线普通话抑或早已消逝,但永远铭记的是三线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担当,对党的领导和国家建设事业的无限忠诚。

武志宏

(k8凯发国际官网入口的版权作品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摘编)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请输入手机号码
网站地图